学部、各学院(中心):
为进一步适应国家战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结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发布“双千”计划急需紧缺“微专业”建设方向的通知》有关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微专业建设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型
1.交叉复合类:落实有组织的交叉复合培养制,聚焦学科研究、产业发展前沿,围绕正在或未来向各行业领域渗透的新兴技术,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满足学生广泛的跨专业学习需求,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
2.急需紧缺类: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等人才急需,深入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
3.优势特色类:依托学校及教学单位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聚焦学科专业核心素养,体现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品牌和特色。
4.应用技能类:围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设置课程,鼓励“专业+人工智能应用”“专业+职业通用能力”模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实用技能。
5.其他类。
二、申报要求
1.微专业应与现有专业有明显区别。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专业培养目标精准,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
2.微专业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参与微专业教学团队。
3.每个微专业开设课程一般不少于5门,每门课程2-3个学分,总学分控制在12-20学分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为2-3学分,每个学分16学时。微专业学制一般不超过2年。
4.微专业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可单独开班,也可跟班修读;鼓励有条件的微专业课程配套建设MOOC。
三、建设管理
1.微专业获得立项后,由牵头单位负责建设和管理。
2.微专业建设期为2年,建设期满后学校根据运行情况进行评估。
四、支持保障
1.教务处对微专业提供建设经费支持,对微专业课程提供助教支持。
2.学生在主修专业毕业前修读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可申请获得微专业证书。
五、材料提交
牵头单位需填写《中国海洋大学微专业立项申报表》(附件1),制定微专业培养方案并通过至少3位专家论证,形成专家论证意见(附件2)。请各单位于6月4日前将《中国海洋大学微专业立项申报表》、《专家论证意见表》和《中国海洋大学微专业申报汇总表》(附件3)电子版材料(含Word版和签字盖章PDF版)发送至xuyaying@ouc.edu.cn。
联系人:徐雅颖 张栋 电话:66782624
教务处
2025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