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课程—《算法大视界》课程推介
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算法大视界》将于2018年春季学期再次与大家见面。请同学仔细阅读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按照规定申请课程修读。
一、课程内容及目标
1.课程内容:本课程共设置10个教学主题,采用小班讨论的形式, 每次课有一个学时的讨论时间,就相关问题及思考题进行专门讨论。内容合计48课时,计3个学分。
第一周:“敲7”游戏
要点1:问题:“敲7”游戏的解决策略
要点2:线性表
要点3:链表
要点4:“敲7”问题的求解
第二周:WEB导航
要点1:问题:WEB导航的解决策略
要点2:栈的定义及实现
要点3:WEB导航问题的实现
第三周:Dancer的选择
要点1:Dancer的选择的解决策略
要点2:队列的定义及实现
要点3:计算机如何选择Dancer
第四周:你会玩“汉诺塔”游戏吗
要点1:问题:“汉诺塔”游戏的解决策略
要点2:递归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要点3:“汉诺塔”问题求解
第五周、第六周:如何传输“I LOVE YOU”
要点1:问题:传输“I LOVE YOU”的解决策略
要点2:树的定义及基本术语
要点3:二叉树的定义及其性质及遍历
要点4:哈夫曼树的定义及构造方法。
第七周、第八周:《卖货郎的智慧》
要点1:问题:卖货郎的智慧的解决策略
要点2:图的定义及存储结构
要点3:普里姆算法(克鲁斯卡尔算法)
第九周:象棋棋盘中“马”的遍历
要点1:问题:“马”的遍历的解决策略
要点2: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要点3:计算机如何遍历马的位置
第十周、第十一周:如何去罗马
要点1:问题:如何去罗马的解决策略
要点2: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
要点3:弗洛伊德(Floyd)算法
要点4:如何实现去罗马的过程
第十二周:怎样找到“三体”这本书
要点1:问题:找到“三体”这本书的解决策略
要点2:折半查找算法
要点3:二叉排序树的查找算法(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算法)
要点4:计算机如何查找“三体”这本书
第十三、十四周:谁能拿到奖学金
要点1:问题:谁能拿到奖学金的解决策略
要点2:内部排序的定义及分类
要点3:直接插入排序算法
要点4:快速排序算法
要点5:归并排序算法
第十五周:讨论课
第十六周:各小组提交报告、进行期末答辩。
2. 课程背景及目标
背景:
1)IT技术飞速发展,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互联网+”背景下的各种应用,其所蕴含的软件技术基础是什么?
2)“计算思维”的内涵及本质是什么?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所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需求。
目标:
以“问题驱动”为导向,通过对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和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算法设计和分析的初步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相关课程及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团队
1.责任教授:
魏振钢教授
魏振钢,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市教学名师,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教授。
2.骨干教师:
高云,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
林喜军,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
刘超,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
3.学生助教:
万莉,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研究生
5-6人,在修课学生中选拔。
三、课程要求
1.修读《算法大视界》的同学必须保证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每次课前必须阅读教师指定的预习材料,课后完成本堂学习课后思考题,学期结束前提交小组报告并完成期末答辩;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及答辩是课程成绩构成的核心部分。
2.对于因消极懈怠等原因无法完成本课程修读要求的选课同学,课程教学团队有权对该同学进行退课;被退课同学在以后修读学校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时,将不予优先考虑。
四、“小助教制度”
《算法大视界》授课团队将从50人上课学生中选出5-6名小助教。小助教接受授课团队的培训,主要协助授课团队老师引导学生课堂讨论、阅读资料、课外实践等。《算法大视界》“小助教”可获得申请0.5-2个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资格。
五、未尽事宜请与通识教育中心联系:
联系人:贾老师 电话:66783618,邮箱:tsjy@ouc.edu.cn
重要提示:该通识教育课程学习有一定挑战难度,请同学们认真考虑,慎重选择。一旦进入最终上课名单,原则不允许主动请退。
通识教育中心
2017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