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9月11日电(记者 周颖)海洋温差能是重要的海上新能源,也是当前全球新能源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研发的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近日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试,返回广州南沙。这是我国首次在实际海况条件下实现海洋温差能发电原理性验证和工程化运行,有力推进我国深海能源开发利用。
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进行海上试验前期准备(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奚晓谦 摄)
海洋温差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之一,指海洋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之间由温度差而形成的热能,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宁波介绍,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但相关研究此前还处于实验室理论研究及陆地试验阶段。
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进行海上试验前期准备(7月23日摄)。新华社发(奚晓谦 摄)
宁波介绍,为进一步开展海洋温差能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依托以往在南海开展海洋地质、洋流、水文等领域的基础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南海水体温度三维模型,并评价优选出南海适宜温差能开发的优势海域。与此同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还联合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前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按照南海的实际海况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
今年8月,该套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搭载“海洋地质二号”船在南海1900米深海域开展了首次海上试验,成功完成温差能发电技术验证。宁波介绍,本次试验发电总时长4小时47分钟,最大发电功率16.4kW,有效发电利用率达到17.7%。
“此次海试验证了自主研发的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原理可行,同时还验证了海洋温差能发电利用的实用性,标志着我国海洋温差能开发利用已经从陆地试验向海上工程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宁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