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区域应在五大层面加强合作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6-15浏览次数:220栏目:海洋经济

    日前,环渤海地区各方会聚一堂,召开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共谋合作发展大计。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到会就环渤海区域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记者就环渤海区域合作的话题采访了他。

  深化合作意义深远

  记者: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请您梳理一下历年来我国对环渤海地区的区域政策。

    范恒山:中央历来重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多次作出重要部署。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加快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1996年“九五”计划提出要依托沿海大中城市,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基础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此后每个五年计划和规划都对环渤海地区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加快发展的区域规划和文件。

  记者:这些区域政策的实施,推动了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在已经开局的“十二五”,环渤海有怎样的发展机遇?

  范恒山:“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优化开发区域之一,明确了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地区、首都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记者:这一次会议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环渤海区域的合作,您觉得环渤海地区深化合作的意义在哪里?

  范恒山: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差距比较明显,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资源环境日趋严重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泛推进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方参与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拓展合作主体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不仅是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提升区域发展层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在当前市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的总体方向就是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有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在五大方面下功夫

    记者:您认为环渤海地区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

    范恒山:我认为需要在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距、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5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水平。环渤海地区要以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为重点,协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基本保障。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形成功能完备、通联内外的综合运输网络。要加强区域能源协调合作,合理布局煤炭、油气、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能源需求通道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区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区域资源信息共享。

    记者:依照各个板块区位优势的不同,环渤海在产业分布上已经出现了鲜明的区分。如京津冀的重点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曹妃甸工业区以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园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辽东和山东两翼则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石油化工基地,以及家电、食品、轻纺生产基地等。那么下一步环渤海区域的产业合作方面应注意什么?

    范恒山:环渤海地区要切实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衔接配套的产业格局,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方向,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自主产业,努力增强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科教发达、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实现关键领域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努力把加工产业变成创造性产业,把耗费体力的产业变成耗费脑力的产业,把资源密集型产业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

    记者:环渤海地区既是我国整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又是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地区,环渤海地区如何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地区差距?

    范恒山:我认为,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借助对口帮扶、园区带动、项目支持等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平等的原则,率先改革城乡分拨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居民在居住、就业、迁徙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在维护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社会服务,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投资优惠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

  深化改革与发展并行

    记者:环渤海地区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范恒山:要围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特别是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法治环境。要立足于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要素,不断拓展自我发展空间,深化对外合作与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特别要注重利用企业经济、配套投资合作、园区共建等形式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记者:您刚才说到,环渤海地区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载压力较重。那么,环渤海区域间如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范恒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环渤海区域显得尤为重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加强区域产业和资源节约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有机衔接,制定和统一实施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进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蓬勃增长。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和繁荣将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希望环渤海地区能够全面深化合作,有效形成互动,在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示范,在推进体制和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作出示范,在拓展开放领域与空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作出示范,率先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