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原名林默,宋朝时期因救助海难遇难,被当地渔民立庙祭祀,后逐渐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海上保护神,全球妈祖信众超过3亿人,全世界分灵宫庙已逾万家。“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文化始于福建,兴于东亚。如今,福建仍保持着与海丝国家地区紧密的人文和经贸往来。
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弘扬和发展海洋文化,“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
妈姐论坛历届回顾
2016年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
2016年11月1日~2日,为传承和弘扬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海洋传统文化,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纽带,由原国家海洋局办公室、莆田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4家单位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联合举办了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89个政府机构、学术单位和社会组织的300多名中外代表在“一带一路”的语境下达成共识:“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内涵和“平安、和谐、包容”的妈祖文化特征,与“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的中国海洋观相互映照,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民心相通的维系纽带。
在此次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上,专家认为“妈祖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代表,是中华民族经由海洋连接世界的重要文化纽带。”应弘扬妈祖文化,不断发挥其亲和的感召作用,体现“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增进中国同丝路沿线国家地区人文交流,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营造友好氛围。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江认为,妈祖文化是实施“一带一路”构想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最直接、最便捷、最广泛的文化交流纽带,应有更高站位认识妈祖文化。“妈祖文化与中外关系史、海上贸易史、沿海港口开发史、科学技术史等有密切联系,不能仅站在莆田或福建视角看待妈祖文化,应把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置于中国发展大局中,让妈祖文化融入外交、海洋、旅游、经贸等相关领域。”
“妈祖应是‘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马来西亚王子学院教授丁才荣说,祖先渡海去到马来西亚,先建宫庙后成立会馆,“妈祖信仰与世界各大宗教容易沟通理解,无形中也促进华侨与所在国人民之间民心相融。”
“妈祖文化不仅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同时也成为海丝沿线国家的共同文化记忆。”福建省原副省长洪捷序表示,作为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将以妈祖文化为纽带和媒介,积极推进海洋和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具体落实在推动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进渔业、经贸等领域合作,以及加快建设中国(福建)自贸贸易试验区,重点拓展与东盟自贸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总量,打造贸易合作基地。
截至2016年,福建拥有海外乡亲1580多万,其中约1200万在东南亚,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有5万多人。2015年,福建对海丝沿线国家投资额达13.8亿美元,增长2.7倍,进出口贸易额442亿美元,增长4.9%。此次论坛发布的《湄洲倡议》,强化了妈祖文化的“海丝”特征。倡议内容包括:为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要求,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大对妈祖文化物质类和非物质类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促进技艺的传承和继承;做好妈祖文化的学术研究,厘清妈祖文化传承的历史脉络。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妈祖文化新的历史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立全球妈祖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妈祖信俗非遗传承、展示、教育区。在妈祖信俗集中区域,建立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倡导各机构和团体积极践行妈祖精神和弘扬妈祖文化,向社会传达“立德、行善、大爱”的价值理念。不断推进妈祖文化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实现活动品牌化、形式多样化、交流常态化、内容多元化,搭好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人文交流的平台。开展一次全球妈祖文化普查,举办“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天下妈祖回娘家”等活动,推动民心交融,增进彼此信任和文化认同;在湄洲岛设立“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每年联合一个海洋国家的有关机构和团体,召开一次主题论坛,以进一步凝聚华侨华人血脉认同、推动中外族群的和平对话、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努力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办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论坛。
除主论坛外,3个分会场的主题研讨同步进行,分别是“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研讨、“妈祖文化与海洋民俗遗产”主题研讨、“妈祖文化与海洋生态文明”主题研讨。
2017年“妈祖文化与海洋减灾”主题论坛
2017年12月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妈祖文化重要作用、“把湄洲岛保护好”等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和弘扬妈祖海洋文化,推进海洋减灾交流合作,由原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原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等5家单位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联合举办“妈祖文化与海洋减灾”主题论坛。
原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司长王华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海洋防灾减灾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内涵,发扬妈祖文化对于促进我国海洋减灾工作具有积极意义。他强调,在今后一段时期,按照“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总要求,推动形成完善的海洋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逐步构建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海洋综合减灾管理新体制,全面形成涵盖风险评估、观测预警、调查评估、应急处置等的海洋灾害全过程的风险防范体系,努力提升基层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主题论坛上,来自莆田学院、原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河海大学、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分别围绕妈祖海洋文化、海洋减灾全过程管理、海洋设施渔业防灾减灾关键技术、海洋灾害保险、滨海裂流灾害风险、市县级海洋减灾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等作主题报告,引起热烈反响。莆田学院王福梅教授在报告中认为,妈祖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一部分,并从妈祖救助海难的故事出发分析了妈祖文化在海洋防灾减灾中的精神激励作用;海洋减灾中心王斌主任在报告中从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应急响应支持、评估核查、公众宣教等四个方面全面阐释了海洋减灾全过程管理体系;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教授在报告中从研究背景、致灾机理、预警产品等方面介绍了海洋渔业设施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进展和成果;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德地在报告中提出,助推海洋减灾、保险服务先行,要从纳入中央财政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和建立海水养殖保险国家巨灾风险防范机制两方面加快建立海水养殖保险政策保障机制;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丹青在报告中介绍了三亚市滨海旅游海湾应对裂流灾害影响开展的工作,提出要加强对裂流灾害的风险排查、公共警示,提高公众认知和科普,降低灾害风险;海洋减灾中心信息网络部主任石晓勇研究员在报告中从系统概述、技术架构、主要功能、实施模式等方面介绍了市县级海洋减灾综合管理系统,打造沿海市县级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海洋减灾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可以为地方海洋部门提供多层面丰富的海洋减灾公共服务产品。
12月3日,在主题论坛海洋减灾业务研讨圆桌会议上,原国家海洋局预报减灾司减灾处虞建处长作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海洋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举措。沿海各省地级市代表就本市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还就推进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重点防御区划定等工作进行了研讨。
“妈祖文化与海洋减灾”主题论坛是第二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活动之一,旨在呼应妈祖文化“护航消灾祈求平安”的历史内涵,促进我国海洋防灾减灾事业交流、合作与发展。来自沿海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省级海洋减灾业务机构、原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沿海各地级市海洋局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共100多人参加本次主题论坛。
为更好倡行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以及“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的海洋观,增进海丝沿线文化相通、经贸相融、民心共鸣、发展共享,践行“一带一路”倡议,11月18日~19日,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福建省人民政府将联合在湄洲岛举办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
2018年第三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一览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