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海水淡化工程产能闲置需统筹规划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1-29浏览次数:155栏目:海洋化学

    通过海水淡化方式向海洋要水,已成淡水需求居高不下时,中国部分城市的重要战略选择。而面对海水淡化项目投产后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需将淡化海水纳入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并统筹规划。
  在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天津,由于长期受困于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立方米,为中国人均占有量的十五分之一,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
  除采取外水内调的办法外,天津在环渤海的滨海新区建起多个海水淡化项目,一系列工程生产的淡化水总量几乎占到全国的40%。其中,北疆电厂在发电同时还规划了日产40万吨的海水淡化装置,目前已经实现了1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能力,并在中国首次大规模并入生活供水管网中。
  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办公室主任李虎说,从去年10月开始,北疆电厂生产的淡化海水已经大规模并入生活供水管网,这是国内首次利用现有市政管网大规模输送淡化海水。日供水量也从最初的6000吨,增加到现在的8000吨。
  尽管北疆电厂在技术及应用上有着美好前景,但由于淡化海水成本偏高,再加之客户需求量明显不足,企业“吃不饱”,超过八成产能不得不闲置。
  记者在北疆电厂看到,已经安装好的四台先进海水淡化装置中,只有一台还在运行,其余三台都处在停机备用状态。
  “目前一期已经建成的日产10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实际产量只有1.8万吨。其中1万吨电厂自用,另外8000吨并入市政管网。之所以造成产能大量闲置,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淡化海水较普通自来水价格偏高。”面对现实状况,李虎也有些无奈。
  据了解,北疆电厂生产的淡化水直接成本约为每吨4元,加上设备折旧和还本付息,每吨水成本高达8元。对比天津当地普通自来水4元左右的居民用水价和7元左右的工业用水价,明显不占优势。尽管如此,北疆电厂仍决定以4元每吨的亏损价格供水,并累计供水超过200万吨至今未结算。
  除了民用水,北疆电厂周边大型工业企业也是潜在客户,但目前几家大型工厂或开采地下水、或使用自来水,对于价格明显偏高的淡化水兴趣不大。
  李虎表示,设备长期闲置是对资本、资源的巨大浪费,每天不足2万吨的产量效率比较低,如果开足马力生产,成本反而可以降下来。
  北疆电厂面临的开工不足现象在当地并非特例。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厂日产水约7万吨,目前全部供给乙烯生产厂作为工业用水;天津开发区的泰达新水源海水淡化厂已经停产;大港发电厂的两套日产0.7万吨淡化装置仅有一套在用,主要供生产瓶装水、桶装水和自用。
  对于当前暂时存在的困境,在李虎看来,如果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海水淡化项目一定补贴和帮扶,企业将有可能实现可持续性经营。
  “海水淡化是一种战略储备资源,应适宜采取政府投资、企业经营的运营方式。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类似电力系统对光伏、风电产业扶持的办法,成立配套基金,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李虎说。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淡化海水应纳入水务部门的统购统销,并作为重要水源进行平衡分配,同时还应逐步限制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
  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也表示,最初合理的项目规划布局往往是最主要的,在避免了同质化竞争的同时,也提前为作为产品的水找到了销路。但现实情况是,高价、富余的产能究竟该如何利用。
  一些企业认为,当下最需解决的是消化现有产能。可将海水淡化纳入城市供水资源中,由水务部门统筹管理,平衡分配。尤其在同一区域内新建项目需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布点、规模、技术路线等,避免一窝蜂上马。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秘书长郭有智则表示,淡化海水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平衡分配,并加强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的水质技术研究。合理布局,充分考察市场需求,对产业做科学规划和布局,以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并节约工程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