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权——英国海洋霸权的兴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10-26浏览次数:5040栏目:历史杂谈

    地理大发现之后,从海上扩张成为了众多欧洲国家的首选。欧洲在海外的殖民拓居地一再扩大,在美洲甚至建立了白人移民国家。英国凭借着其地理上的优势成为了向海外扩张的主要国家之一,在打败了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后英国作为最主要的对外殖民扩张的国家依靠着不断发展和强盛起来的强大的海洋实力成为了世界性霸主,与此同时海外殖民地成为这个海岛国家的生命,海军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支柱.在英国霸权的百年兴衰中海洋对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没有了海洋霸权就没有了庞大的殖民帝国的存在.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英国地处欧洲西北端,本来是因为地理的位置的原因与西欧经济生活相对隔绝,但是由于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也正因为它地理位置的原因而成了当时欧洲和世界贸易联系的要冲、近代海洋航线的枢纽。由此英国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夺取了两国的大片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的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
    它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是世界的霸主。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在16世纪以后四百年中,英国殖民主义者依靠海洋的霸权不断的对外进行的侵略扩似的张英国成为了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0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原本在大西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却依靠着人类走向海洋的向往,依靠着牢牢掌握住海洋的力量,不断的在海洋时代孕育出了超凡的能量,不仅改变了自己命运,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可以说英国的海洋霸权在其殖民扩张对其资本主义的兴衰、以及对世界近代历史和政治的演变过程中均产生着极大影响。
    一.走向海洋的序幕:
    从15世纪末叶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英国封建社会的母体中孕育,英国社会经济也逐渐开始由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过渡。到16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已在呢布业、造船业、酿酒业、制皂业、制糖业等工业部门以及通过农业革命和圈地运动在传统的农业部门中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展,被剥夺了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手工业者为了维持生活和免受酷刑迫害而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接受工资劳动制度所必要的训练,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但是工业部门的迅速发展处了劳动力外还有急切的需要从国外增加相应的原材料进口。这样,所有这些靠国外进口原料的制造工业的发展都必然有赖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而随着这些工业进一步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对国外原料进口的需求也空前迫切。因此,那些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主们为扩大生产规模,加速资本积聚,强烈要求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这也就成为英国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的强大的内部动因。
    也正是在15世纪和16世纪这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人类开始正式的走向海洋,开始了海洋时代的序幕,频繁的航海活动以及由其所带来的海外贸易使得海洋把世界联系在了一起,16世纪英国商业活动的日趋频繁和商业资本的逐渐壮大,似的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原始资本的积累,由于英国是一个位于北大西洋的岛国,面积狭小,资源不丰,但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众多,其东南部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原因,积累雄厚的资本要依靠本身的正常的发展而实现的是不可能的,但是英国想要的一切却可以通过海洋走到大洋的另一边得到,对海洋的向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也就成为了英国开始对外扩张和贸易的现实的外部动因。
    正是有着强大的内部外部原因的推动,英国走上了扩大自己海外贸易的道路。这样,工农业经济迅速发展促进了英国商业经济主要是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而海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转来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英国扩大和加强自身海外贸易的同时必然对欧洲贸易体制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必然会引起不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英国的扩张道路也必然会受到各种挑战,这在英国和西班牙之间在海外殖民和贸易的利益冲突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由于英国的海外贸易的扩大以及加快海外殖民步伐直接损害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西班牙的利益,由于矛盾的不可调和和不断的激化,战争和争斗再所难免。16世纪下半叶的英西争霸斗争正式的为英国走向海洋霸权拉开了序幕。
    二.海洋帝国的崛起:
    但是在英国海外扩张中遇见的第一个对手西班牙在十六世纪却是一个头等殖民强国。它依靠强大的海洋实力使得它的殖民势力遍布欧、亚、非、美四大洲,并确立了海上霸权。但是在英国向老牌殖民强国西班牙挑战的时候,西班牙虽然外表看似强大但是它自身的发展使得自己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处于日益衰落之中,正是后起的处于原始积累和海上斗争时期的新的英国强盛之时。对英国来说,它的道路是明确的:与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向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进行挑战成为了英国唯一的选择,只有击败了西班牙才能使得自己的海外扩张道路畅通,自己才有发展和强大的空间。因为,英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力量均势,以及商业上的敌人必然也是政治上的敌人。因此,英国与西班牙的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以及它以英国的最后胜利而告终,也就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由于英国国力和海上实力的限制在争霸的初期对庞大的西班牙殖民帝国而言还处于实力的积累阶段所以从十六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也就产生了以海盗方式对西班牙由美洲向西班牙港口运送金银船只、进行有组织的掠夺。这是一种特殊而隐蔽的战争。为了装备对西班牙人进行海盗式远征的船队,英国产生了一些专门的特许贸易股份公司。伊丽莎白女王和英国的许多显贵都是这些公司的股东。海盗的掠夺和远征是按股份公司的规章进行的,所需的费用是由股东分担的。由于参加者甚多,而且包括许多宫廷显贵、国家要人甚至女王本人,这既减少了风险,又增加了安全保障。
    英国的海盗活动。沉重打击了西班牙的封建势力、天主教势力,因而被看作是一种爱国行为。伊丽莎白时代英国通过海盗劫掠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就大大改善了英国的财政状况,使英国有力量还清债务,改善国外信贷状况,也有力地促进了英国工商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又为女王、王室增加收入和为英国积累财富。英国的海盗活动也使西班牙遭受到巨大损失。英国成为西班牙的心腹之患;同时也为英国锻炼了海上活动的人才,培养了一支尔后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海上霸权的商业船队和海军力量,实力的不断积累由量变促成质变,英国开始能执行较为强硬的外交政策,与西班牙开争峰相对。英国开始用各种海盗式的办法,走上了建立殖民帝国的道路。
    十六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和西班牙进行了争夺海上霸权的正面的战争。1587年,腓力二世为了征服英国,花费了巨额资金,用整个夏季集结和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命名为“无敌舰队”。由于英国对这场战争准备不够充分,直到战争已迫在眉睫,西班牙的舰队整装待发的时候英国的舰队都还没有全部准备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就不得不采取一切措施来延迟西班牙对自己的进攻。西班牙在法国的战争中腾出手对付英国的准备就绪之后,“无敌舰队”于1588年5月30日从里斯本启航。这支舰队由134艘船舰(共约有3,000门炮)组成。其中大型战舰约60艘。英国各阶层人民都把西班牙的进攻看作是赤裸裸的外国侵略,连这一侵略的宗教性质也被忽略了,他们不分宗教派别,都为自己的民族独立而战,保卫英国成了全民性的行动。这样,对西班牙的战争在英国获得了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斗争的意义。
    当“无敌舰队”驶进英吉利海峡时,英国舰队已作好了迎战的准备。它一直回避西班牙人想立即进行的大规模的海战。从1588年7月20日至27日,英国舰队只是在通往加来的航路上跟踪西班牙舰队,只发生过若干次小的接触和战斗,英国均处于优势,并使“无敌舰队”遭受了较大损失。7月28日,两支舰队在加来海面遭遇了。7月29日黎明,两支舰队在格雷夫兰斯海面展开激战。战斗中,英国舰队的远距离炮击准确,而西班牙人却射得很不准。英国舰队始终占上风,而“无敌舰队”损失惨重,死者达4,000人,伤者不计其数;5艘大型战舰失去战斗力,其余战舰弹痕累累。大风又使得“无敌舰队”处于无能为力状态。西顿尼亚见大势已去,只得撤退。在撤退路上又遇风暴,许多船只又被撞毁、沉没。直至1588年10月,“无敌舰队”残部才回到了西班牙,仅存43艘舰船,约1万人,而英国总共不过战死约100人。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灭也使得英国获得了制海权。有足够的海军实力对西班牙开展军事行动。从十六世纪90年代。英国始终居于战略攻势。英国开始对西班牙进行公开的海战,进行纯粹的海盗抢劫活动,截断西班牙的贸易线和殖民线,顺便毁灭敌人的战舰商船,侵犯西班牙领土和它的殖民地。于是,英、西之间的斗争发展成为由无数零星战斗构成的长期的军事冲突。1596年,英国军舰粉碎了在加的斯港的西班牙舰队。取得了对西班牙战争的决定性胜利。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覆没是西班牙与英国关系史上的转折点,又是英国的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在历史上标志着两国之间海军势力的消长。从这以后,西班牙便开始渐渐地,接着是迅速地衰落下去,永远丧失了它的海上霸权;而英国则跃为新兴的海上强国。
    对西战争的胜利使得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英国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用自己的船舰和金钱,依靠它的同盟者,打败了欧洲反动的天主教势力和封建势力及其在国内的支持者,从而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加强了英国在政治上的团结,使英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力量达到了顶点,促进了工商业迅速发展。同时,这也使英国摆脱了外国控制的威胁,捍卫了英国的独立,促进了英国资产阶级民族的形成,提高了英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确立了它今后海上霸王的地位,从而使它有可能实现巨大的殖民掠夺,发展航海业和海外贸易,加速原始积累进程,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在这个过程中。英国国内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产阶级力量上升了。资产阶级已感到自己有了力量,而一有了这种自觉,它与封建专制政府的长期联盟就开始出现裂缝而随之解体。英国资产阶级在英、西战争中所得到的锻炼、发展和觉悟,为它在此后半个世纪领导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基础。
    三.海洋霸权的确立:
    从1588年战胜西班牙的大海战,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一方面调整内部制度,一方面积极对外扩张。百年时间的积蓄之后,英国人开始释放自己的能量。光荣革命前后的英国,人口大量增长,商业和手工工业迅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计民生。英国从对西班牙的战争中取得了在海上的雄厚实力,也开始大规模的对外扩张殖民,为自己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掠夺更多的原始资料来进行积累。也正是由于英西战争使得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迅速衰落,这也为欧洲后起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不断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荷兰作为商业资本主义的代表通过了尼得兰革命后迅速的发展自己的海上商业经济,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荷兰在海上经济的发展以及庞大的海上商业帝国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崛起的英国的海上利益的发展,同时也对英国本身的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争夺海洋经济利益的竞争中英国与荷兰的矛盾也日益加深。由于英国拥有着海洋军事力量的优势使得英国在对荷兰的争端处置中更具有强势。这也是荷兰人本身过度依赖于海洋经济的结果,他们而却没有足够的海洋军事力量来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他们可以通过海上经济贸易比较轻易的得到了海洋而使得他们忽视了海洋上的危险。17世纪,英国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的3次战争。第一次英荷战争是由于英国为了限制荷兰的海洋经济的发展颁发《航海法案》。《航海法案》规定:输入英国及其属国的货物,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是输出国的船只。这严重的损害荷兰海上运输和国际贸易利益。1652年7月28日,荷兰不得已首先发动进攻。英荷双方在各大洋上进行了激烈的海上战争,在北海、地中海和印度洋进行多次海上会战,参战总兵力达2~3万人,战船200余艘。荷兰海军总体实力不如英国经过了常年海上战争洗礼的海军,而且相对英国海军其装备较落后和指挥不力等原因招致失败。1654年4月,缔结《威斯敏斯特条约》,荷兰被迫承认英国的《航海法案》。由于在第一次英荷战争中尝到了甜头的英国,对荷兰采取的更加强硬的态度,第二次是由于英国的强硬,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州)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兰对英国宣战。荷军在吸取了上次战争中的教训后虽然在敦刻尔克海域和泰晤士河口击败英国舰队。但是并不能瓦解掉英国强大的海军实力,1667年7月,双方缔结《布雷达条约》,英国把在南美占领的苏里南归还荷兰,并在海上贸易权方面作了让步;荷兰则退出北美。但是拥有着强     大海上军事实力的英国是不甘心妥协的,不断的寻找机会试图彻底的瓦解掉荷兰的舰队和他们庞大的海洋商业帝国,第三次英荷战争也就是由于英国企图瓜分荷兰沿海属地引起的。这次英国选择了法国作为盟友联手对付荷兰1672年3月,向荷兰发动进攻。荷兰舰队于翌年8月在泰瑟尔岛海域击退英法联合舰队。后来英国由于畏惧法国势力增强而主动退出战争,于1674年2月同荷兰签订第二个《威斯敏斯特条约》,规定《布雷达条约》继续有效。3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荷兰3次对英商业战争均遭败北后,海外扩张的优势已为英国取代。
    英国也在3次对荷兰战争取得的海洋优势下确立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这时的世界海洋的霸权已经被英国人所掌控,荷兰人也渐渐的退出了海外殖民和贸易竞争的舞台。英国海洋霸权的确立,其实也体现出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优势,英国由于有着工业资本的雄厚实力不断的打击荷兰的商业资本,自己在在战争中不断的强大,而对手却因为战争的损耗不断的丧失经济贸易上的优势,最终实力下降退出了海洋竞争的舞台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在战争中英国和荷兰互有胜负但是,在战略上荷兰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是要失败的,没有强大的海军实力保证他们的商业贸易,以及商业线路的繁多,进一步分散了有限的海军力量。商业立国的荷兰商船队在面对军事优先的英国的时候不可避免的成为英国舰队猎物。17世纪是英国正式确立起海洋霸权的世纪,也为海外殖民扩张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条件,击败了传统殖民帝国的西班牙,海上商业帝国的荷兰,英国开始了对海洋的垄断时代。“日不落帝国”也发出了它强盛的光芒。英国步入了它强盛的时代开始发挥出了引领世界的领袖作用。
    四.海洋霸权引领工业革命的先声:
    18世纪,英国开始同法国争夺殖民霸权,1689~1763年间,两国有过4次主要战争,经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和拿破仑战争(合称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特别是在1815年,英国人打赢了一场震动世界的战争,彻底的改变了英国与法国的命运,这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亚当?斯密对英国的贡献。 这一年,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对于这一轮新的英法较量,有人这样评价:“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不列颠军队的胜利,也是市场经济的胜利。”英国最终战胜了主要对手——法国,获得并巩固了海上霸权的同时还掌握住了欧洲的主导权。英国在真正步入强盛时代开始引领世界潮流,却来自于发生在英国一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产业变革的影响,那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作为改变世界历史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事件。在英国发端,这显然不是偶然的。如果18世纪有一场发动工业革命的竞赛,那么,真正参加赛跑的国家只有一个那他只能是英国。虽然在地理大发现之后的欧洲,从葡萄牙到俄国,每个开明专制国家的工业和商业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在18世纪的时候牢牢掌握着世界海洋霸权却是那个孤悬欧陆之外的岛国---英国。在海洋时代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英国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它所进行的对外贸易和原产品的供应已经超过了本身的生产能力,这就在英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产生了一种急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变革的心情。因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手中掌握的过剩的资金寻求投资出路,先在商业,银行等投资,接著转向工业制造。
    孤悬于欧陆之外的英国或许缺少很多的资源,但是造物主却给了他们进行工业革命所必备的资源---煤铁,如果说英国像意大利一样缺煤少铁的话,即使其它条件都具备,也不可能产生工业革命。造物主同样也给予了英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灾害极少,十分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地形平缓,海岸线曲长,多天然良港,发展交通的条件便利。同时扼守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这个距离不长不短,使英国既避开了大陆的战乱,又保持了与大陆的紧密联系,没有像爱尔兰与冰岛那样的海外孤岛之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海运重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意大利衰落了,而英国正好处于这条航线的中心枢纽位置,为外海贸易和殖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历史总是有着很多的机遇,一旦把握住了那么走向成功将迈出最为坚实的一步,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正好遇上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欧陆各国尤其是当时最强大的法国深陷了进去,使得英国没有出现法国大革命时期群雄围攻的局面,革命得以顺利进行。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享受着长期的国内和平,社会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英国与法国之间的恩怨由来以久,在18世纪英法之间的七年战争时期,英国曾一度陷入孤立状态,在欧洲大陆只有小小的普鲁士这个盟友。法军在战争初期的1756-1757年在海外战场对英军取得胜利。但小国的普鲁士在法俄奥三大国围攻的情况下创造了历史奇迹,抵消了法军在海外胜利的意义,法国从此深陷欧洲战场,最终导致失败。英国战胜了海外殖民扩张的最后一个强劲对手,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从殖民地和奴隶贸易中掠夺了巨额财富,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不断的巩固着它强大的海上霸权,在以后的百年间引领着世界的潮流发展。
    变革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一种能大大提高效率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出现了。原先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工作,被分解为专门的工序,每个工人只需完成特定的一道工序并不断重复。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的各个行业相继实行了工厂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古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整个英国仿佛形成了一个被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着高速运转的链条。当蒸汽机启动了英国之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持续带动着这个链条,并最终将英国推向称霸世界的顶峰呢?
    工业革命的开始需要的不仅仅是瓦特和博尔顿对蒸汽发动机进行最后的完善,简单的拥有物质和生产上的动力,它更需要的思想上的动力,就在美国独立的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了,它可以看作是一台工业革命特殊的发动机,一台思想的发动机,它将为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它使得工业化不再停留于发明机器和制造产品的阶段,而真正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意义。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通常并不会考虑他对社会利益起了多少促进作用,他盘算的是他自己的好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原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最终会促进社会利益。“自由竞争”这个今天已经被人熟知的概念,成为贯穿亚当?斯密经济学说的基石。为了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英国用武力迫使一个又一个国家打开了大门,迅速扩张成为一个“太阳不落的帝国”。在这个帝国里,一个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逐渐形成。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工业技术乃至产业结构的革命。这场工业革命在形式上是渐进的,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40年代前后历经近一个世纪,但就其本质和后果而言,乃是历史大飞跃。它使英国首先步入工业化社会。19世纪中、后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有“世界工厂”之称。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曾因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而受到打击,一度踟蹰不前,但在工业革命后,获得了更大的动力。英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向全球扩张,建立了最大的殖民帝国。在欧洲国际舞台上,英国凭借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长期采取“光荣孤立”政策,不与任何大国结成持久的、有约束的同盟,而是竭力维持、利用和操纵欧陆国家间的均势。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工业革命使英国的海上霸权进一步的得到巩固,在击败法国以后世界上已经没有国家能对英国的海上霸权进行实质上的挑战和威胁了,英国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当时就是英国一个国家能够对抗整个世界,这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工业革命,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得到了全面的兴盛。英国通过海洋谋得了世界的霸权,这是海洋时代所给予的时代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