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海岸边的一颗明珠,依海而建,因海而兴。面对新世纪里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总体思路,青岛市全力推进实施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率先建成蓝色经济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而作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核心圈层和关键节点的青岛高新区,借助发展蓝色经济的有力东风,以建设“全市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生态文明的示范区”为目标,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层次招商、高水平服务的建设标准,通过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聚蓝色高端产业、优化蓝色发展软环境, 全力推进青岛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着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2006年6月在胶州湾北部扩区,2007年11月随着“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调整组建了新的高新区工委、管委,统筹推进胶州湾北部园区开发建设,并对青岛高科技工业园、青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青岛科技街、市南软件园等进行指导和协调,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2008年5月,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正式破土动工,在胶州湾北岸掀起了新一轮开发建设的热潮。仅仅两年多时间,在市委、市政府倾全市之力发展高新区和连续实施饱和性投资的发展态势下,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沧海变桑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端蓝色产业快速集聚,科研创新要素加速汇集,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过百亿元,已由昔日的盐田荒滩变成新一代生态花园式宜业宜居新城,国家、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视察,对园区路网建设、综合管沟、“九通一平”配套、生态水系景观等建设发展模式和快速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等称号,连续两年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跻身前10位,已成为青岛地区乃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极具活力的高科技创新创业区域。 坚持生态优先,高标准建设百年工程,打造全新蓝色经济之城 制定实施先进的生态规划理念青岛高新区坚持“绿色、创新、共融”的发展理念,将用地比例锁定在了三个三分之一上,即生态绿化用地三分之一,生活配套用地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用地三分之一,并以此作为区域发展用地的“红线”,以规划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区域发展的用地方针。在各层次规划中,围绕青岛高新区将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发展目标锁定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宜业宜居的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以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外包产业带动的城市创新中心,依托滨海岸线和湿地、水系自然资源形成的青岛北部生态旅游休闲中心,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示范城区。 同时对入园项目严格审查,对达不到环评要求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并坚持“三不要”原则,即技术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项目不要,危害生态环境的项目不要,能源资源消耗高的项目不要。按照这一理念,高新区已经婉拒了20多个项目,70多亿元的投资。 全力打造百年基础设施工程在开发建设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高新区的建设者以“每日白加黑”“每周拼七天”的创业精神,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建设奇迹,完成土地回填、吹填及平整16.6平方公里;完成道路建设144公里,完成葫芦巷、羊毛沟水系景观整治面积400多万平方米;创业中心以每周一层的高新速度与保障中心、企业加速器等地面建筑主体全部提前完工,高新区核心区域框架基本显现,园区形象明显改观。 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也将“质量优先”、“见证百年”等建设理念融入开发建设的方方面面。园区内沿主干路网建设的国内领先、规模宏大的地下综合管沟,实现了市政基础设施高标准“九通一平”,成为体现青岛未来百年永续发展的亮点市政工程。这种只见于国内极少工程节点上的建设方式,在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地下快速延伸开来,干道路网市政配套主要采用综合管沟方式代替管线直埋,截至目前,综合管沟建设总长度达到近50公里,内径可达2.1米×2.6米和3.35米×2.6米,人员可以在宽敞的管沟内自由作业。将电力、通信、热力、给水、中水和工业预留管道等全部纳入综合管沟,延长管线使用寿命,避免了市政道路反复开挖和重复投资。粗略测算,综合管沟建设方式比常规直埋约增加40%的成本,但长期综合效益至少会节省50%。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手段,力求胶州湾北部新城区在升级换代和不断发展中不留遗憾,彰显第三代生态科技新城独特的蓝色魅力。 修复和建设现代化生态水系景观胶州湾底有着不可多得的湿地地貌,同时多条河流在这里入海,流域的生产生活用水影响水质,保护和治理成为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开发建设的两大生态主题。依托现有湿地地貌,严格控制和保护大沽河河口、墨水河河口、高新区中部三块湿地,对污染河流进行截流污水处理,保证入湾水质和园区景观用水,积极构建以湿地原始地貌为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和丰富多彩的生态湿地修复。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依托自然生态肌理,着力修复现有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塑造是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由美国泛亚公司担纲设计,上海园林、杭州园林、无锡园林等国内众多高水准施工单位共同建设国内一流的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绿网环湾、水脉相融的青岛北部蓝色旅游休闲中心,一系列以亲水蓝色文化为主题,水清绿秀、水脉相融的,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的滨水蓝色空间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目前,高新区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已通过中国建筑业协会“鲁班奖”复查专家组复查,将成为国内一流样板工程。 坚持高端引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蓝色经济先行区 实现蓝色产业发展新突破立足于胶州湾区域资源禀赋,青岛高新区突出自身特色和差异定位,围绕“高、轻、特”产业方向,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制定实施了“3+1”产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超前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同时,实行招商目标定向化,大力推行系统化网上招商,确保项目国际化包装。仅仅两年多时间,经过精心遴选,累计签约引进项目和企业130多个,总投资300多亿元。 目前,台湾冠捷集团、香港世茂集团、中国重汽集团、北科建集团……已经入驻胶州湾北部园区,LED蓝宝石衬底晶片、3G通讯基站天线、心脏支架、干细胞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正在青岛高新区发展壮大,有20多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打造高新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LED蓝宝石晶片项目已实现投产,填补了国内空白。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将重点建设药物研发实验室、生物制药GMP中试生产车间、药物研发公共技术平台等,可为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完善的、高水平的孵化环境和技术服务,打造以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集群。 打造半岛高端科研基地2009年6月,青岛高新区与中国海洋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于今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建设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包括高品质的产学研基地、产业化项目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等5个基地,建设1个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共建一批开放实验室和技术中心。 2009年9月,青岛高新区与中科院正式签订《共建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协议》,确定与中科院光电院在高新区共同建设中科院光电研究院青岛研发基地,并于11月29日举行开工奠基,2011年将建成使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在我国光电领域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先进光电工程研发和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 中科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将以高新区为载体,重点在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工程、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领域建设5大创新技术研发孵化中心,到2015年建成中科院青岛创新创业产业园。目前,高新区已与中科院海洋所达成高性能计算中心合作协议,与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签订建设生物新能源产业化基地协议,正在进行中科院青岛育成中心信息平台建设,构建与中科院院所、高新区创新平台和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逐步打造集“高技术研发与孵化、技术集成与转移转化、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自主创新平台,完善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未来3年,青岛高新区将引进至少8家国家级高端科技研发机构在高新区主园区落户设立研发机构。 建设国内数字化园区典范紧跟全球科技园区成功典范,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数字化园区“12345”建设,其中“1”是指统一网络门户系统;“2”是指园区高速宽带网和无线网;“3”是指运营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4”是指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政务服务、创新创业、公众与社区和园区公共服务等四大类服务;“5”是指三网融合、网业分离的光纤网络示范工程、创业大厦建筑智能化示范工程、中央智力岛无线覆盖示范工程、SaaS(Software-as-a-service)服务平台示范工程、高性能计算公共技术平台(云计算)示范工程。通过实施数字化园区建设,推动青岛高新区数字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将青岛高新区建设成为中国数字化园区的样板,全面实现园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社区生活的高度数字化。 坚持提效提速,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培育蓝色经济发展优势建设一流的服务配套设施。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园区内建设了企业科技孵化中心、企业加速器、科技人员公寓等高端配套设施,引进国际学校、医疗中心,为企业提供人性化的快捷高效服务,为创业者提供高端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展示创业成就未来的美好愿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完美融合。世茂集团、雨润集团等知名企业集团已经入驻青岛高新区,参与新城建设,今年以来,科技金融中心、五星级酒店、城市综合体等多个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破土动工,打造一流服务配套体系。 提供高效优质的审批服务机制。围绕提供高效优质的审批服务,高新区打造“扁平化”服务机制,建设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税务服务大厅,高新区内设各部门及8家派驻机构全部进驻,真正做到“全程服务、一站办结”;打破常规,实行贴身管家式投资项目入驻服务,率先建立了审批部门首席专办员制度,全权负责本部门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实行了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推出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评价监督制等;同时,制定实施《重点项目挂牌督办暂行办法》,修订完善《入园项目评估管理办法》,将审批时限由108天压缩至45天,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速提效。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制定实施鼓励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八个方面的政策体系配套办法,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招商选资工作效能;制定鼓励引进研发机构和孵化器暂行办法,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强化科技引领作用,实施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进入产业链高端;制定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高新区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为园区落地企业创造整洁舒适的投资环境;研究投资项目落地后评估管理办法,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优质的商务金融环境。依托产业项目快速落地,高新区出台了鼓励股权投资发展优惠政策,并积极筹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努力打造以产业投资、创业投资等股权投资为特色的科技金融集聚区,助推产业升级发展。2009年,高新区与软银创投、赛伯乐投资、盛唐投资等首批7家国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共同成立青岛高新区创业投资联盟;注册资金1亿元的青岛高新拥湾创投基金和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海银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成立;引进的国内首家大规模LED蓝宝石晶片项目已吸引创投资金用于企业建设研发;2010年,管理6亿元资本的葳尔资产管理公司将落地高新区,总规模20亿元的山东民生产业基金落地高新区,与KPMG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总建筑面积9.63万平方米的科技金融大厦下半年将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2010年9月,青岛首家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基金——华通建力创业投资基金落户青岛高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