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台湾海洋大学(英语:National Taiwan Ocean University,NTOU),简称海洋大学、海洋或海大,位于台湾基隆市中正区八尺门之滨,占地四十余公顷,依山面海,并与和平岛及碧砂渔港等景点相临。 简介 台湾海洋大学,位于台湾基隆市北宁路八尺门之滨,占地五十余公顷,依山面海,风景壮丽。校门外即为太平洋。海洋大学创立于1953年,是一所以航运发展与海洋研究为特色之大学, 提供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海洋大学校区可分三部分,分别为滨海校区、龙岗校区、祥丰校区,由于环境维护优良,每年四、五月间,龙岗校区更有满山遍野的萤火虫,为台湾北部赏萤火虫的重要景点之一。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隶属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为台湾唯一拥有海洋相关领域完整系所的大学,并为此领域的最高学府,向来为执台湾海事航运及海洋科技领域牛耳的龙头大学,对于台湾航运产业及海洋科技高级人才的培育贡献卓著,其海事航运、海洋法、水产生技、海洋生物、渔业、食品科学、造船工程、海洋工程与科技及所有海洋相关学科代表台湾的最高水准,在国际上著有声誉。目前设有海运暨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工学院、海洋科学与资源学院、电机资讯学院以及人文社会学院等六个学院,下设15个学系,10个独立研究所,24个硕士班,15个博士班。 地理环境 海洋大学位于基隆市北宁路八尺门之滨,占地五十余公顷,依山面海,风景十分壮丽。出 校门外即为太平洋,面海的教室,每日皆可感受海洋多变的面貌,尤其在夕阳晚照时分,漫步在防波提,为海大人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海大校园建筑在山与海之间,依着青山,眺望大海。山峦间有完善的步道,山中小涧,水质清澈,水声潺潺。群峰之间,林木秀美,空气清新,步行至山顶,基隆港、碧砂渔港尽收眼底,万顷碧波,气娄里千,令人心胸辽阔。 校区分布 校园配置图 校区可分三部分,分别为滨海校区、龙岗校区、祥丰校区,全校倚山傍海环境绝美、景色秀丽、规划维护优良,为北部新人婚纱拍摄取镜及旅游赏景的著名胜地。滨海校区大门口有一海大的象征——海鸥雕像,为著名艺术家朱铭为海大所作,滨海校门外即为太平洋,在校区操场即可观赏东海夕照,夜晚点点渔火,美不胜收。每年四、五月间,龙岗校区更有满山遍野的萤火虫,为台湾北部赏萤火虫的重要景点之一,且是台湾北部生态多样性数 一数二的蝴蝶栖地之一。龙岗校区步道的最高点为杠子寮山,其上有列属国家三级古迹的杠子寮炮台,与二沙湾、狮球岭、白米瓮等炮台形成犄角之势,护卫基隆港,此处可俯望校区,基隆港、基隆屿、碧砂渔港尽收眼底,面对碧砂渔港的绝壁上有着“亚洲最美丽的百合花”之称的濒临绝种保育类植物“艳红鹿子百合”。由于校区所在之基隆地区在过去为多雨的天气型态,为因应此状况,校区之建筑规划采人性化考量,在建物大楼间以风雨走廊、天桥、地下道等方式相连接,在校内不用雨具可通行全校八成以上的建物及大楼。 校史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53年的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台湾 省立海洋学院,1979年改为“国立”台湾海洋学院,1989年改名“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发展宏图 海洋大学设有海运暨管理、生命科学、海洋科学与资源、工、电机资讯以及人文 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下设十五个学系,其中十四个学系设有硕士班,九个学系设有博士班;以及九个独立研究所皆设有硕士班,其中有六所有博士班。现有专任教师三百余人,当中88%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海大为提升教学及研究水准,除陆续延揽优秀师资来校任教外,并依据本校总体发展目标,在教学方面,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训练之配合,设计具基础性与特色性专门学程;在学术研究方面,则致力于研究所素质的提升,积极推动跨院所系之大型研究计画,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而行政方面相关措施亦配合推动,以充分支援学术与研究需要。 在整体发展的规划下,海大除继续发展海运暨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以及海洋科学与资源领域外,亦将强化电资高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之发展。海运暨管理方面,将加强通讯、操船、轮机、自动控制、导航、货载管理、法商管理等之教学与研究。生命科学方面,在教学上,以传授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技以及海洋资源保育、管理经济知识;在研究上,利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传统生物学之方法,以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为材料进行生理、遗传、型态、分类、生态研究以及生物技术之应用研发、资源之开发、利用与管理之研究。同时加强生命科学之基础研究,并自94年新设立生命科学系。工程方面,将配合海运、生命科学、海洋科学与资源学院相关学术之发展,推动海洋遥测、水中声学、海下技术、河海工程、造船工程、螺桨空蚀、材料工程等之海洋科技的教学与研究。有鉴于电资高科技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故整合原有之电机、资讯工程、光电、及通讯导航相关系所成立电机资讯学院。海洋科学与资源方面,重视基础 理学教学与研究,并着重海洋物理与波浪、海洋生物与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变迁、板块运动、断层监测、古气候/古海洋、地理资讯系统等方面之研究,另积极拓展光电、资讯、纳米领域之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