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1-06-10浏览次数:297栏目:海洋地理

    在蔚蓝色的海面下,盛开着色彩艳丽的“石花”。色彩斑烂的热带鱼在石花中欢快地穿梭往来,上下漫游。一簇簇一支支红色、绿色、白色的“石花”与大红大紫的鱼群交相晖映。这既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又是一曲海洋生命的礼赞。对于热带鱼,人们并不陌生,因为有许多人,虽然并未去过热带海洋,却能在家中的鱼缸里欣赏热带鱼的华丽的风姿。然而,目睹海底“石花”风采的人却为数不多。“石花”的身世对许多人来说也是陌生的。“石花”学名为珊瑚。它是一种较高级的腔肠动物,是生长在海洋中不能移动的动物。

  珊瑚对生长地有着严格的要求,最适宜生长的海水温度需在20℃以上。它洁身自好,对于不清净的海水难以忍受。它既不嗜盐如命,又不喜欢清淡的海水,要求海水盐度保持在35‰左右。它喜欢海水中具有新鲜而充足的氧气。它生长的深度不超过40-60米。如果不具备上述的条件,它将无法容身。如果原来舒适的住处环境恶化,它将以死相拼,真有一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在河流入海口,因有淡水和泥沙的侵入,那里就没有珊瑚礁群体生长。在海水过于平静的海湾中,因氧气不充足,珊瑚群体生长十分缓慢,奄奄一息。由于珊瑚对生长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所以珊瑚只能生长在具备它所需条件的热带、亚热带海区,以及暖流影响到的温带地区。所以,珊瑚生长界线,主要在赤道两侧南纬28度到北纬28度之间的海域。

  许多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块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象礁石一样坚硬,因而被称为珊瑚礁。在浅水形成的近岸珊瑚礁,构成了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在我国海岸类型中珊瑚礁海岸是重要的类型之一。在台湾海峡以南的广东、广西、台湾、海南沿海的一些地区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等地珊瑚礁广泛发育。

  从岩石特征上看,珊瑚礁可分为珊瑚礁灰岩和珊瑚碎屑岩两种。前者系巨大的珊瑚礁群体未经搬运而在它的原生地堆积成礁石。后者是原生礁或造礁珊瑚骨骼经破坏后,其碎块、碎屑被搬运至其他地方后沉积下来而固结成礁者。在珊瑚碎屑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些完整的贝壳及碎片,石灰质海藻,甚至还有一些岩性不同,大小不同的砾石夹杂其中,因而珊瑚碎屑岩的成分是比较复杂的,不象珊瑚礁灰岩那样单一。

  有一些珊瑚礁主要的成分并不是珊瑚骨骼,而是由许多其他种类的含钙动物贝壳和在礁上生活的植物的粒状碎屑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加勒比海的珊瑚礁的组成物质就是以石灰质藻类为主,这使人们对珊瑚礁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珊瑚礁组成了独特的珊瑚礁海岸。那么,它们的根扎在哪里?珊瑚礁并不是无本之木,它也需要有固着的地方。海南岛北岸、西岸的珊瑚礁多固着在海底的玄武岩上。岩石是珊瑚礁最好的附着体。除岩石外,珊瑚礁还能建筑在细砂和泥质基底上。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珊瑚礁层之间存在着泥沙夹层,印度尼西亚有些珊瑚礁形成在淤泥之上。无论是岩石、细砂或淤泥都能托起美丽的“珊瑚礁大厦”。